八零小说网>历史小说>扬名>第四十九章 郊游
  此刻坐在他面前的,应该是王异,但却是阿一。

  难怪行沃盥礼时,他感觉那双手那么熟悉。

  阿一为他端茶倒水,甚至擦身子,去青州来回照顾了他一路,他怎么可能不熟悉!

  但为什么会是阿一?

  王异跑路了?

  这是他最直接的想法。

  因为自己把她一个人扔在雒阳不管不顾,王异受不了回了晋阳,然后让自己的贴身婢女替了自己?

  不可能。

  他很快就否定了这种仅限于理论的想法。

  且不说这样会彻底得罪弘农杨氏,就以历史上记载王异贞烈就不可能会那样。

  那么,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,阿一,就是王异!

  是啊,他早该想到的!

  阿一,阿异,这根本就是王异给自己起的一个化名!

  但是,这似乎又是那么的不可思议。

  因为这个时代,女子出嫁之前一般不出闺房,更别说和未婚夫相见,这被视为不详。

  但想想这一路相处下来,王异本身就是一个性格特别的女子,能做出这种叛道离经的事情也并不奇怪。

  尤其是当得知自己“死”后,王异竟然要拔剑自刎之时。

  想到这,杨明温柔地问道:“阿一?”

  王异脸色绯红,应了一声。

  “阿一就是夫人?”杨明看到王异反应,伸手握住了王异的手。

  王异娇羞地点头。

  杨明闻言脸色霎时一阵潮红,然后直接一把王异揽入怀中。

  因为王异,杨明此前一直压抑自己对阿一的那种好感。

  也因为阿一,他一直对王异有那么一丝愧疚。

  但现在,王异就是阿一,阿一就是王异。

  当你发现自己可能喜欢上别人,最后却发现那个人就是自己妻子的时候,那就只剩下一种想法,拥有她,好好地拥有她!

  王异被杨明揽入怀中,脸色已经红得要滴出血来。

  杨明望着怀中娇滴滴的美人儿,轻唤了一声:“夫人”。

  “夫君。”王异呼着热气回道。

  ……

  几日后,春日暖人,张义驾车,杨明带着王异、王修、张辽、二荀,以及一些护卫、婢女去了缑氏山。

  缑氏山在雒阳城南,紧邻嵩山北侧,山高仅百余丈,因西王母姓缑曾在此修练而得名,又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升仙而闻名。

  许多大儒都喜欢在山麓开办学堂授课,比如前几日杨明在婚礼上见过的卢植,再比如杨琦也有在这办精舍,门徒常有二百人。

  当然这一日他们显然不是来求学,而是郊游。

  缑氏山山上草木不多,但山下植了一片桃林,而且桃林对面就是绵延的嵩山,是个非常值得郊游的去处。

  他们寻了一块僻静的地方,铺上布,摆上桌子,婢女们则开始忙碌起来。

  几人烧起炭火准备煮茶,几人把铁板架在石块搭起的灶上准备烤肉。

  “满树和娇烂漫红,万枝丹彩灼春融。何当结作千年实,将示人间造化工。”望着眼前桃花盛开的场景,杨明不自觉地吟出唐代诗人吴融的诗句。

  虽然这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的是那句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,但崔护的那首诗整体并不应景。

  杨明这诗也引得二荀皆是一惊,然后都陷入沉思。

  汉代少诗,七言诗更是几乎没有。

  “少君文采斐然,此诗若是传出去,想必要风靡雒阳。”荀彧回过神后给出了一个评价。

  七言诗虽不是主流,但能流传千古的诗句,那种意境极容易引发共鸣。

  杨明闻言笑了笑,古来雄主都是诗人,要是有朝一日他能吟出那句“气吞万里如虎”,那是多么豪迈的场景。

  而且既然要韬光养晦,那自然也是要做出样子来,带着王异寄情山水、吟诗作对,即麻痹对手,又获得美名,还能借机结交士人,一举三得。

  这时铁板已经烧红,婢女把切好的牛肉放在上面,不一会儿已是肉香四溢。

  杨明从怀里拿出一香料,洒了一些上去,顿时间肉香中又多了一丝特别芳香。

  “少君这香料颇为特别。”荀彧忍不住开口道。

  杨明闻言把香料递给荀彧。

  荀彧接过之后闻了闻,很快说出了香料的几种组成。

  “你对香料深有研究?”杨明露出意外表情道。

  “仅有此好而已。”荀彧笑着把香料递还给杨明。

  杨明却并未接回去,而是开口说道:“既有此好,那赠与你便是。”

  “这岂能受之?”荀彧把香料放在杨明身前桌上。

  香料在两汉可是极为珍贵之物,尤其是异香,许多时候都是可遇不可求。

  “我不懂这些,这在我手中是暴殄天物,但若是到你手中,才物有所值。”杨明说着又把香料递了过去。

  而且递过去之后,他已经伸手开始翻动烤肉,没再给荀彧推辞的机会。

  荀彧也不好驳了杨明的面,只好收下后拱手致谢:“多谢少君割爱。”

  杨明见状,摆手示意荀彧不必客气。

  荀彧爱香这事在史书上多出有记载,什么“百步可闻”,“坐处三日香”,就连唐代王维都有诗句“遥闻待中佩,暗识令君香。”

  因为荀彧长期出任曹魏尚书令,被人称为“荀令君”,因此“令君香”后来都被用来泛指高雅之士。

  那天在杨府,他也是闻到那香味,才猜出荀彧身份。

  所以搞这么一出,自然是给荀彧增加好感。

  郊游只是方式,交友才是目的。

  几人喝茶吃肉,不多时已半饱。https://ensotemple.com

  他们聊天的话题,已由风景转向政事。

  此时的士人,坐在一起很难不聊到政事。

  他们聊到的,是先前王朗说到过的经学之争。

  刘宏虽还未定下来要在哪论经,但此事已传得沸沸扬扬。

  “如今之势,党锢之祸,士人势微,经学之争虽未中断,但迫于宦官压力,已久未有大纷争,如今却一下而起,连陛下都参与其中,实是意想不到。”杨明感慨道。

  “想必是有人有意为之。”荀彧开口道。

  “我听闻此次经书之争乃是袁氏袁胤所挑起。”杨明接着说道,这是他从父亲杨琦处得知的。

  荀彧沉思一阵,接着开口道:“曹节出任尚书令,若想控制尚书台,引发士人内斗,再借机将六曹尚书换为宦官子弟是为上策,袁氏素与宦官交好,便也不足为奇。”

  或许是性格与荀攸有差异,又或许是拿了香料的缘故,他此时侃侃而谈。

  杨明闻言看向荀彧,荀彧不过十四五岁,这份分析能力,让他忍不住发出赞叹:“真王佐之才也!”

  不过他这句话说完,此时不止是二荀,就连王修都露出一阵诧异神情。

  杨明看着众人反应,也后知后觉意识到一件事情。

  “王佐之才”历史中是南阳名士何颙给荀彧的评语。

  因何颙昔日与陈蕃、李膺交好,在士人中名气很大,于是便帮荀彧扬了一次名,后来又因为荀彧确实展现出了与之相匹的能力,便广为后世所熟知。

  但史书上并未记载这句评语是何时给的,只载“荀彧少时”。

  但仔细一想,何颙一南阳人,是如何跑到颍川,找到荀彧给出评语的?

  即便何颙曾逃往到汝南境内,但汝南和颍川两地并不相邻。

  再想起之前荀攸说他们已搬来雒阳住,唯一的解释便是,何颙是在雒阳时给荀彧评的。

  因为何颙所在的汝南是袁氏的老家,史书上也有载袁绍在何颙逃难至汝南时与他结为“奔走之友”,后在雒阳“隐居”时,身为“党人”的何颙也频繁私自跑到袁绍府上,与袁绍商议救助党人。

  袁绍某次宴会上邀请了已搬到雒阳的荀彧,恰逢何颙在府上,看见荀彧其貌不凡,加之出身颍川荀氏,然后给出评语,就是最为合理的解释。

  那么此时袁绍仍在汝南为袁成结庐守孝,何颙自然也就还未给出评语。

  荀彧脸色通红。

  他如此反应,也基本上证实了杨明推断。

  “王佐之才”出自《汉书》,是其中评价董仲舒之语,这评语不可谓不高。

  此时的聚会虽只是小范围,但也算不得私下,若是有心,评语自然能传出去。

  以杨明及冠及婚礼之盛景,名声已是年轻一辈的翘楚。

  因此此时的杨明,无人敢给他评语,他给别人评语却全然可以。

  杨明闻言面露笑容,却也未见尴尬。

  之前连曹操的《短歌行》都薅了一手,薅何颙一句评语,微不足道。

  不过说来,他赠荀彧香料未必能有多大作用,虽是投其所好,但颍川荀氏颍川大族自然不缺这些,荀彧无非会觉得他为人大方而已。

  但他无意之间这一句评语助其扬名,却胜过一车香料。

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

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。

八零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扬名更新,第四十九章 郊游免费阅读。https://www.ensotemple1.com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