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零小说网>历史小说>大唐:我为万民太子>第54章 相忍为国
  四月,淮南道的官道铺设完成了。

  李承乾想了许久,还是决定自己下去视察。

  皇宫中,李世民与李承乾对坐。

  “阿耶,眼见为实,高明想亲自看看大唐的百姓的生活。”李承乾说道。

  李世民放下手中奏折,看着座下眼神坚定的李承乾,叹了一口气。

  许久后,说道:“好。”

  李世民他已经看不透他的儿子了。

  但是他知道,他的儿子要做一件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。

  他的儿子有着比他更加老练的政治手法,有着比他更高远战略眼光。

  他现在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尽全力,为他铺路。

  毕竟,无论如何,李承乾是他的亲儿子,是他与最爱之人的儿子,他过几日依旧站在宫内最高的建筑。

  趁着落日还未埋入大地,借着远方尚有霞光的时候,在疲劳一天后,登上高台,看着远方的昭陵。

  抒发着自己对亡妻的思念。

  前世李世民因为修建这些建筑,大兴土木,为百官所不喜,皇后就算再尊贵,她也死了。

  为了一个死掉的人,却浪费那么多民力,那么多资源,又有什么意义?

  也许,爱一个人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吧!

  李承乾这次出行,没有人知道去哪里,也没有人会打听李承乾会去哪里。

  领导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,你就不应该知道,或者你知道你也应该装作不知道。

  只是带来十位红旗兵,还有带着苏婉,其他人都在长安有自己的事情,不会跟着李承乾到处溜达的。

  李承乾之前也不是没有下乡的想法,自己想的再好也只是自己想的,只是马车颠簸他受不了。

  毕竟伟人说的好: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

  那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精神,拿到后世那也是相当的“哇塞”,那种对国家弊病的敏锐观察,对改革贯彻的强大魄力。

  最后还是因为落实不到地方而失败了,这个变法他符合国情,又不符合国情。

  他符合大宋当时的国情,但是不符合大宋那群大地主的心。

  最终在高层的破坏,底层官吏的贪腐下,改革如溃堤般瓦解,其中滔天巨浪,既冲垮了大宋,也荼毒了万民。

  李承乾在前世从来没有反对过国家任何的政策,尽管那个政策是完全不符合他利益的。

  比如什么削减福利,比如说领导不断的形式主义。

  他不满意他所看到的结果,但他不反对这个政策本身。

  国家崛起,人们的生活才能好,这是人们所认可。

  因为只有国家好,国家才能从别的国家得到战略红利,人们才能从中获利。

  如果你与西域小国百姓谈好好生活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,毕竟他们国王都不知道自己哪天就被西突厥宰了。https://www.ensotemple.com

  现在没被宰不是自己国家很厉害,而是大唐很厉害而已。

  如果大唐不强,大唐的子民还能分到土地安安稳稳过日子吗?

  其实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,只有国家好了,它治下的百姓生活才会好。

  李承乾很喜欢一个词:相忍为国。

  每到国家遇到一个战略转折点的时候,大家都咬一咬牙忍一忍,挺过这个转折点。

  日子就会更好。

  倘若大宋全国贯彻王安石的改革,大宋绝对可以内除痹病,外平边患。

 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。

  那些宋朝的大地主不知道王安石的改革好吗?

  他们知道!

  你的敌人往往比你自己更了解你。

  但是他们会做吗?

  不会!

  因为他们不忍放弃手中的利益,他们忍不过这个战略转折点。

  王安石改革是上层想着好,如苏轼辛弃疾等,是下层望着好。

  可是都想着好,又都不信任彼此,所以宋朝败亡,史学家都不谈遗憾,它就应该败亡。

  它的败亡不仅仅是由某个皇帝,或者什么某个大臣导致的。

  而是由整个大宋,从上到下,从开国到灭国的,每一个大臣,每一个小吏,每一个百姓造成。

  只不过上位者责任大,下位者责任小罢了。

  又如大唐开国初期,君臣上下一心,想着治理好国家。

  百姓与皇帝一心,都想着保家卫国,过好日子。

  所以皇帝不奢靡,官员少腐败,百姓求上进。

  大宋当时王安石的想法就是:不会吧,不会吧,没有人连国盛而家兴的道理都不懂吧?

  大伙都是读书人,这个还要我教?

  但离谱的是,大伙都懂,懂的还很团结,就是反对你丫的!

  王安石想的是:大伙忍一忍,把边境这些王八蛋灭了,大家伙一起发财好不好?

  但是情况却是大地主利益受侵犯了,百姓挨饿了,大地主一刻也忍不了,百姓也忍不了了。

  改革崩溃了。

  那就先内讧,先打一架吧,先来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吧。

  结果最后就是人家打进来了,人家把你收割了。

  这时候你大地主你还想富裕,还想有钱?你百姓还想安居乐业,还想过好小日子?

  你可做了春秋大梦了吧!

  元兵:额滴额滴都是额滴!钱是额滴!房子是额滴!你好看的老婆是额滴!你好看的女儿是额滴!你的命也是额滴!

  宋之结局可悲,但不遗憾。

  懂历史的人永远深刻且永远坚信的就是:故事的结局从来不是在最后一页书写的,它写在书的每一页!

  大宋灭亡之后,百姓不挨饿了吗?大地主日子舒服了?国家辉煌了吗?元朝把你汉人当人了?

  相反,百姓的处境只是更惨了。

  朱元璋推翻元朝,死前的遗言也没有多壮烈,只是看着夕阳余晖,浅浅说了句:“我本淮右布衣,天下于我何加焉?”

  意思就是:我本来是淮河西边的一个穷苦百姓,天下与我又有何关系呢?

  朱元璋更想和马皇后在乡间过过日子,和他几个兄弟一起种种地,带着媳妇一起孝敬孝敬父母。

  可惜,做不到。

  元朝开疆扩土也只是为了抢更多的东西而已,没想着在打下的地方巩固政权。

  为什么大宋百姓这么惨?

  因为当百姓官员和大宋处于同一个战略转折点的时候,也就是改革的时候,每个人都与大宋的命运相系啊。

  在这个时候,如果百姓官员没有这样的意识,然后跟着大浪瞎起哄,起完哄然后呢?

  这时候不是谁再让大地主利益受损的问题了,也不是百姓挨饿的问题了,是大宋所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的问题了。

  当遇到这些国家利益与自己利益相碰撞的时候,个人先等一等,等到这个转折点熬过去了。

  国家发展的更好了,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,因为很多问题是可以靠着增值解决的。

  就是通过把蛋糕做大来解决的,提高生产力,也就是李承乾引进占城稻,让百姓有更多的粮食。

  改进炼铁技术,得到更好的钢铁。

  比如大学里总觉得舍友生活习惯不好,影响自己休息,可是当给你和你舍友一人一个房间的时候。

  他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,但是你们谁也不会再争吵,客客气气的,因为你们不用在一块生活了。

  他躺在床上抽烟跟你屁关系没有,你闻不着烟味。

  这就是增值解决问题。

  所以前世华夏一直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,所以李承乾到大唐干的最多的不是去与北方少数民族干仗。

  而是想着咋让大唐发展好,让百姓把日子过好。

  但是增值,也就是发展好了,也会掩盖很多问题,这些问题就是结构性问题,就如大唐的府兵制。

  大唐欣欣向荣的时候,大家都感觉不到,等到发现的时候却为时已晚。

  所以增值掩盖的结构性问题,要等增值后再解决。

  大宋那群人都忍不了那个转折点,所以也就迎接不来增值的到来,所以结构性问题永远无法解决。

  所以就等着被噶腰子吧。

  李承乾所作的一切,就是在看不到问题的时候着手解决问题,尽管说可能解决不了。

  但是会比问题弊病暴露出来的时候产生的灾祸会少很多。

  现在李承乾带着大唐嘎嘎努力发展,这些结构性问题没有暴露,有利益冲突也不激烈。

  大家都是为大唐做事,可以谈的嘛,当大家都有了几百万了,那几十万的问题可以谈嘛。

  因为大家都很从容,不迫切。

  但是在国家进行一些战略决策的时候,大多数人都是很难看明白的,也很难跟他们讲清楚一些道理。

  触及到经济利益就已经如此困难,在历史上导致了大宋的灭亡。

  至于一些上层建筑的问题就更难与很多人说清楚,因为他们有一句万能话语:“凭什么吃亏的是我。”

  毕竟很多人从来不看国家为他做了些什么,不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些什么。

  只会在国家触及他利益的时候,骤然面色狰狞,质问朝廷:“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

  有些人永远认为自己想的比大唐的最高统治者要明白。

  前世,有时候,在遇到难以理解的时候,李承乾时常会想起肯尼迪的一句话:“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,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。”

  顿时感觉,大抵是国家让自己去战场为国捐躯也不会犹豫吧!

  因为自己欠国家的太多了,有时候只是我们不知道,命运所赠送的礼物,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。

  李承乾走在宽阔的官道上,搂着苏婉,唱着曲儿,好是快活!

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

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。

八零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:我为万民太子更新,第54章 相忍为国免费阅读。https://www.ensotemple1.com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